王勇线上主讲“从创新角度谈国企‘混改’”

6月10日,继教学院“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 暨日新系列子课堂在线举行。本讲由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员王勇主讲,题目为“混改下一步——基于创新的视角”,1万余名学员通过雨课堂、继教学院官方微博“清华终身学习”、学堂在线等平台在线观看。

王勇首先从当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创新的必要性。国际上,全球市场萎缩、产业链缺环、国际融资困难等都对我国经济增速与产业创新产生冲击。国内,GDP增长、经济增长驱动力、全要素生产力均下降,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阶段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背景形势分析后,王勇从理论角度解释创新的必要,如保罗·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就认为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那么如何实现创新?王勇指出,制度上改革固然重要,但企业才是关键。因为在“市场交易与市场规模增长——分工扩大——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这一良性循环过程中,企业家才是核心。我国现在迫切需要释放国有企业家创新精神,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便在此。

主页1.png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授课

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是体制方面改革,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这些公司以出资人的身份,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行管理。除此之外,疫情的现实背景也为地方混改带来了契机,比如释放股权可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反过来又会增加地方混改的积极性。如何使“混改”深入进行?王勇总结为八个字——优调、协混、改制、增效。优调,是对主业的突出,是“混改”的第一步。协混,意味着对业务的整合发展。改制则是混改的难点,应对不同企业特点需要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其一是公司治理机制,这里要面对的是三个矛盾,分别是:如何协调党委会和董事会矛盾,如何让董事会下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得以释放,以及如何通过公司制度的建设约束企业家的行为。其二是公司的激励机制,即市场化运营机制。一般来说,最好是改革传统的行政激励机制,代之以新型的经济激励机制,使企业家转换身份,减少其行政职位对公司效益的负担。增效,则包括业绩增效、创新能力增效两方面。

随后,王勇介绍了“混改”实践的四种基本模式:1.引入战略投资者做强做大主业的存量资本混改,这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模式。2.引入社会资本新设市场主体的增量资本混改,这是面对新兴项目的选择。3.激活若流动性资产的证券化混改。4.保有最大决策权控制权的特殊管理股混改,比如政府保留特殊的股份,以在某些方面实行决策权。王勇再次强调,无论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仍是混改的重点。政府不谋求控股,在竞争性领域释放控制权。从创新角度来讲,持股其实适合集中在管理层,一方面可以调动高管积极性,另一方面减少员工承担的风险。此外,要将双轨激励转化为单轨,以经济激励为主。


主页2.jpg    主页3.jpg


讲座直播截图


讲座最后,王勇对学员们的线上提问分别作了回答,强调了“混改”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家创新精神。面对不同企业,“混改”渠道不一,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一切的万能模板。就大家关心的“混改”中权力分配的问题,王勇以不同地方、不同企业的实例回答,对中国特色混改中党委会、董事会的权力合理配置作了阐释。

主页4.png

中央企业培训中心项目主任许海青主持活动


供稿 | 综合办公室

供图 | 张雅莹

撰稿、排版 | 张琦

编辑 | 胡晓燕

审核 | 王勇、孙茗、胡晓燕、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