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有效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活动现场
6月29日下午,“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活动第7讲在清华大学西阶教室举办。本场讲座邀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进行专题讲座——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推行路径。
刘建国教授授课
刘建国从研判形势、提高认识、把握规律、规划路径和清华人应有的责任等五个方面对我国垃圾分类问题展开论述。刘建国表示,垃圾分类工作是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着力推动的“关键小事”。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对我们当前社会面临的各种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有效的引导,也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社会治理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和国家果断提出要禁止洋垃圾入境,就是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标志性的举措。
对于如何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刘建国表示,在新形势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应站在个人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度,引导个人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最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建国提醒大家,垃圾分类是一件需要全民和政府一起完成的任务,我们当前参与的精准度还不高,要通过教育和观念的引导、政府制度的保障、公民的社会责任共同推动。各方的参与率和精准度决定了最终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
最后,刘建国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为大家提供了路径与方法。首先,要有系统的思维,前沿的视野以及垃圾分类的实践经验,有高度又接地气;同时,要推进制度建设,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制度是最为有效的。
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崔剑为刘建国颁发讲座纪念牌
结合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刘建国认为,清华大学推动垃圾分类是绿色大学建设的应有之义。一方面,大学推动垃圾分类,需要与育人的目标结合起来,赋予立德树人的深刻含义。另一方面,垃圾分类是知易行难,行胜于言,这与我们的校风天然契合。我们以垃圾分类为载体,推动师生的公民教育、绿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践行行胜于言的校风,这是非常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讲座结束后,在与校友的问答互动中,刘建国对校友们提出的针对垃圾分类、焚烧以及处理技术上的专业问题给予耐心解答。
校友提问
“清华校友学习日”系列活动由清华校友总会、教育基金会、继续教育学院、校长办公室、继续教育处、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组织并协作实施。2018年11月25日开启学习日活动首次讲座,此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将根据校友们的学习需求开展“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为学习日活动第7讲。“清华校友学习日”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为校友提供职业发展与学业需求的支持和服务,构建一个互帮互助、终身学习的校友交流空间和氛围,期待更多校友关注和参与。(撰稿:合作发展办公室 李隽,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岱渭,编辑:王乃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