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教学院举行“新时代的继续教育”学习讨论活动月首场讲座

10月18日下午,继教学院“新时代的继续教育”学习讨论活动月的首场讲座在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二层举行。学校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教授受邀出席并作“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现状”主题讲座。学校继教处处长邓丽曼等主管单位领导以及学院党政联席会全体成员、中层以上干部、党员等140余人参加,学院党委书记刁庆军主持了本次学习活动。

1.jpg

讲座现场

学院院长刘震在讲座正式开始前作动员讲话,简要介绍了学院开展本次学习讨论活动月的初衷,目的是厘清发展思路、明晰人才培养理念。他指出,在国家新时代背景下,学院的继续教育要抓住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要在深入讨论、深入学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学院的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共同探讨继续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定位,总结现状、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思路,统一制定学院改革方向,主动引领、主动改革,探寻内涵式发展道路。

2.jpg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作动员讲话

彭刚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发展历程,第24、25次教学改革内容,以及教改在学校综合排名、教学评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着重围绕“三位一体、通专融合、以学为主、多样成长”十六字,阐述了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

彭教授首先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方面详细阐述了学校“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并引用老校长蒋南翔有关“猎枪与干粮”的比喻,指出能力培养比知识传授更重要。他说,邱勇校长在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式讲话中谈到,育人为先、全面成长的三位一体思想和认识,既是一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

在通专融合方面,彭教授分析阐述了蒋南翔校长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梅贻琦校长的“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等教育思想,阐明清华一直以来就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MIT通识课程的设置,探视了世界名校在“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上的培养理念。

在以学为主方面,彭教授介绍了学校在教学支撑体系的建立、教学方法的改进、高品质引领性课程的开设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在多样成长方面,彭教授介绍了学校在课程和激励方面的改革措施,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多样化发展是对人个性的尊重,也符合多样性社会的发展要求。

3.jpg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教授作主题讲座

刘震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继续教育作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延伸,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使命。学院未来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牢牢抓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探寻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着力提升清华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努力为清华大学的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jpg

讲授与互动相结合

本次“新时代的继续教育”学习讨论活动月,是学院践行学校政治理论学习全覆盖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自10月18日起展开,主要面向学院中层以上干部、全体党员,邀请学校教务处、国际教育办公室、政策研究室、发展规划处等四部处的专家领导作主题讲座,为期四周。要求参会者结合本部门、本职工作,采用集中学习、支部组织生活、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和贯彻清华大学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当前新形势,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深入探讨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定位、存在问题、改革举措等。(供稿: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