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上午,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振兴系列专题课程举办,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军萍作“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中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再造”主题报告。

直播公告
来自云南南涧、四川万源、陕西延长、河北承德、内蒙古察右前旗等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40余个县区9000余人全程参加直播学习。课程通过雨课堂和卫星两个技术平台同步直播。继教学院在线教育办公室尹礼宁主持活动。

刘军萍授课
开篇,刘军萍点出当下的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对如何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她指出人们要重新认识乡村价值和产业本质;要重新研判消费市场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要重新梳理战略战术、短板弱项,不断调整方向;要秉持长期主义,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提出了未来乡村休闲旅游业的三个走向,即善信旅游、康养旅游和智慧旅游。
刘军萍接着从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中文化价值的内涵、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路径与再造路径三个方面对我国现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中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再造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在文化价值内涵方面,她指出,“乡村休闲旅游业中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再造”本质上是农文旅的有机融合,新时代的乡村休闲旅游,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寄托乡愁。我国当前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规模与效益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仍面临产品的文化属性少、乡愁出现断层、产品缺乏迭代创新等行业痛点。好在有政策撬动、消费拉动、生产推动,产业势力充足,发展前景令人看好。
在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路径与再造路径方面,刘军萍为未来规划点明了方向,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乡村要充分挖掘文化价值,文化资源较为贫瘠的乡村要努力再造文化价值。通过详细丰富的举例说明,刘军萍为参与学习的学员们展示了如何从科教、民族、建筑、康养四个角度进行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以及如何从组织、主人、艺术、创意、美食、设计六个方面进行乡村文化价值的再造。
在课程最后,刘军萍引用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的观点:“乡村建设并非是建设乡村,而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建设”。这一观点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赞同。学员们积极反馈,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甘肃、安徽、河南、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多个省自治区教学站组织学习
本次直播由继教学院教育扶贫办、在线办和运营办(卫星技术团队)三部门协同组织实施。针对目前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部分地方还难以集中组织学习的现状,三部门充分发挥在线学习组织和技术优势,采用雨课堂和卫星面向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同步直播,较好地满足了地方不同方式的学习需求。

开课前调试准备


全程技术保障
乡村振兴远程直播课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共计已播出16次专题课程。受疫情影响,经统筹考虑,继教学院决定把面向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的定期直播纳入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振兴系列专题课程,通过卫星和雨课堂同步直播,部分课程将通过雨课堂面向社会开放,为乡村人才振兴贡献清华力量。

课后合影
供稿 | 综合办公室
供图 | 教育扶贫办公室
撰稿、排版 | 刘诗雨
编辑 | 胡晓燕
审核 | 刘军萍、朱维博、胡晓燕、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