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扶贫办和清华大学体育部联合组织,香港伟新教育基金的大力支持下,7月11至18日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乡村体育教师球类运动教学与裁判方法专题培训班在体育部举办。清华大学体育部党总支书记马新东老师、篮球教学张颖洁老师、排球教学周放老师、足球教学邢伟老师,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雪老师、教育扶贫办公室主任朱维博老师、项目负责人何甜老师和胡新庐老师等参加开班仪式。来自吉林、安徽、福建、甘肃、贵州、河南、江西、内蒙古、四川等11个省的47名乡村体育教师齐聚清华参加本次学习,其中包括学校定点帮扶的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的3名乡村体育教师。
全体体育班学员和足球课老师合影
目前,乡村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让人担忧。学生近视率、肥胖率逐年上升,学生的体能、耐受力、柔韧性等体质健康指标持续下降。在乡村地区中小学校,考试及升学压力不断增强,学生闲暇锻炼时间少,体育教师数量和教学专业能力不足,体育课开课率不高,体育课时间被随意占用,学生的体质健康难以得到保障。
学员开展足球赛
体育一直是清华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和面向全员、重视全过程的体育传统,60年来,蒋南翔校长发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早在1926年,马约翰教授就在硕士论文中提出了体育有迁移价值。他谈到,体育有巨大的教育价值,这种价值包括体力效果和教育效果。运动可以使感觉更敏锐,使意识得到发展,因而把性格的意识迁移到社会生活中,体育运动中产生的优秀品质同样可以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因此体育是产生优秀公民最有效、最适当和最有趣的方法。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身体素质,培养社会角色,掌握价值规范,促进人格形成与个体社会化过程。体育不仅教会学生锻炼身体,还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精神,教育青少年成为勇于面对压力、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的挑战者和创新者。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伦敦奥组委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体育首先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更是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从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创新角度讲,社会能够接受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并且把这种体面和有尊严地输当成一种成功,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文化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和进步。因此体育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伟大,体育是磨炼一个民族的意志,改变一个民族的基因,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邢玮老师进行足球授课
教育扶贫办紧密围绕国家义务教育改革,针对乡村体育教育薄弱的现状,继承和发扬清华体育传统和文化,深化理念认识,联合体育部组织策划乡村体育教师培训。项目以“体育教师基础素养提升”“球类运动教学与裁判方法”和“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为系列专题,构建乡村体育教师专业提升梯度培养体系。今年的球类运动专题从体系设计和实施细节均做了一些创新性探索。
王海燕老师进行体育教学基本功展示
周放老师进行排球教学
首先,改进学员筛选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收益。随着项目不断成熟和地方教育观念转变,地方对体育教师培训申报热情高涨。教育扶贫办不断优化申请内容,重点了解申请人的教学思考和体育课堂现状,抓住公益项目中目标精准识别的关键点,择优选拔骨干乡村体育教师,提升了教育资源效率。
其次,推动教育主管部门行政支持,纳入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内容。乡村体育教师培训不是独立系统,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除了老师个人专业的进步,还需要来自外部生态的改变。教育扶贫办在今年的教育局长培训、校长培训中加入清华体育传统和文化等课程,提升教育局长和校长对体育价值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推动体育教师培训的行政支持。除了清华体育部优质的专业课程外,本次培训纳入北京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中小学体育观摩示范课,开展和北京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促进体育教师提升体育专业水平,提高体育教学专业能力。
其次,全流程跟进后续效果,培养骨干种子教师。在完成本次清华培训后,参训老师将在地方教学站的组织下面向当地老师开展二次培训,扩大培训受益面;培育骨干教师志愿精神和公益心态,积极组织优秀老师作为助教参与教育扶贫办后续组织的乡村体育课堂活动,实现共学互助。
全体体育班学员及授课老师合影
乡村体育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契合了乡村体育教师快速补齐能力短板的需要,使得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教学方法上将得到了提升和进步,同时充分融入清华的体育育人理念,把清华“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和面向全员、重视全过程的体育传统和精神传播到广大乡村地区。让“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深入人心。(供稿:教育扶贫办公室,撰稿:朱维博、何甜,编辑:王乃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