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育扶贫,传递清华温度

1.jpg

7月4日上午,2019年清华大学教育扶贫中外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暨教职工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活动开幕式在学校职业发展中心新东方厅举行。校工会副主席高策理老师、主席助理冀静平老师,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基金秘书长朱红校友、校基金会伍伟萌老师,继续教育处处长邓丽曼老师、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雪老师、校团委副书记齐兴达老师、教育扶贫办主任朱维博老师、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韦恩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三位老师等参加了开幕式,各个支队的带队老师、学生以及来自1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活动。

2.jpg

开幕式上,校工会高策理老师代表主办方发言,他谈到,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时任清华校长蒋南翔提出“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实践育人理念,学校紧紧围绕“实践育人”的根本宗旨,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理念,引导广大同学、组织教学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互相交流的平台。师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扎根中国大地,深入社会、奔赴基层,体察国情民情,感受国家社会的发展脉搏,切身感知真实中国,积极服务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对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说,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深度了解中国社会的机会,特别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参与其中,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感受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后他叮嘱大家注意行程安全,关注天气变化,随时做好和学校联系沟通,发挥团队力量,顺利完成本次教育扶贫实践任务。

3.jpg

4.jpg

来自社科学院经济所的靳卫萍老师代表教师发言,她是今年云南南涧支队的带队老师,她从自己女儿的小故事讲起,女儿是清华附中初一年级的学生,有个笔友是南涧中学的学生。在孩子们的来往信件中,远在南涧的姑娘充满了对清华园的向往,她的女儿也看到了中国落后地区的情形。为此靳卫萍老师今年特意报名参加南涧支队,想替女儿看看她的笔友。结合自己的专业,她谈了对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最后,她说作为清华大学的教师,他们有责任将祖国赋予他们的价值观、能力和学识带给贫困地区的人们,更有义务带领学生实践清华人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5.jpg

6.jpg

7.jpg

来自江西安远支队的支队长,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18级的殷欣茹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殷欣茹从她自身的经历出发,与大家分享了她对支教的理解。她肯定主观意义上的努力对于自己未来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又理性地认识到客观上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孩子犹如池塘里的鱼,因不知道有大海的存在或苦于寻找不到到达大海的途径而驻足于眼前。那么支教成员就可以通过分享自身的经历,传授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打开他们对外界的想象、打破他们对自身未来的限定。同时她认为,支教经历如物理中的力与反作用力,他们也会在此次支教活动中获益良多。

8.jpg

9.jpg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中外师生暑期社会实践由校工会、继续教育学院、校团委自2006年发起,项目举办13年来,累计共2333名清华大学在校生,385名清华大学青年教师,1148名来自美国、英国、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参加。足迹遍及20个省,16万贫困地区的孩子参与学习交流。中外师生在贫困地区对中小学师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英语和计算机信息辅导,开展社会调查、科普和专题知识讲座、文化交流等活动,在地方引起了热烈反响。

10.jpg

2019年共组织20名清华大学在职教师,97名清华大学在校生、33名港澳台及英美国家大学生志愿者们将继续奔赴安徽阜南、安徽含山、安徽霍邱、云南南涧、江西安远、福建浦城、贵州红花岗、内蒙乌拉特前旗、甘肃和政、四川通江、山东汶上、山西壶关、山西原平、黑龙江泰来、河南社旗、河北宣化等16个地方,为当地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带来了关爱与新知,激发其改变命运、走出贫困的勇气与内生力量。该活动不仅让贫困地区的师生有机会与清华的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同时也促进了中外年轻学子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来源:“清华教育扶贫”微信公众号)